为持续推进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指导工作,形成高质量、系统化的项目培育机制,在前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启动会顺利召开后,学院于近期组织开展五个方向的基金分组评审与深度交流。此次交流由各组辅导导师牵头,围绕申报教师的基金申请书内容展开细致梳理、集中研讨与个性化指导。
本次活动覆盖微纳电子、电磁场、网络、声学、通信五个研究方向。为保证评审质量,各组均由资深教授或学院领导担任辅导导师,重点围绕选题凝练、科学问题抽象、研究路径设计、申请书规范性等内容开展针对性辅导。
微纳电子组由常建华教授指导,申报教师们从微纳器件设计、新型材料与电路等方向展开论述;电磁场组由葛俊祥教授、万发雨副院长和文舸一教授共同指导,申报教师们围绕电磁理论、天线设计、电磁兼容等方面展开研讨;网络组在刘光杰副院长带领下,重点讨论了网络体系结构、智能通信与网络安全等申报方向;声学组由丘仲锋副院长指导,申报教师们围绕声学信号、超声技术等应用展开分析;通信组由张治中院长牵头,并由多位教师共同参与,对通信理论、系统设计及相关技术开展论证。五个组均结合各自科研方向和研究基础,围绕基金选题、科学问题提出、研究内容设计及预期成果等方面进行了充分交流。

在各组的研讨中,申报教师依次介绍个人项目的研究背景、核心问题、创新点与研究路径,辅导导师从多年基金评审经验出发,为申报教师逐项分析选题合理性、技术路线可行性、文本规范性和研究逻辑的严密性。各组研讨气氛热烈,讨论内容具体深入,申报教师积极提问与互动,针对模型构建、实验设计、方案论证、关键技术突破等问题展开广泛探讨,进一步提升了申报材料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在交流过程中,多位导师强调,基金申请需紧扣核心科学问题,研究方向要基于长期积累与稳定研究链条展开,同时申请书文本需语言规范、逻辑清晰、论证充分。通过集体讨论,申报教师们对自己申报书的不足与提升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也对基金评审规律和撰写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此次申报讨论会有效推动了各研究方向之间的交流互鉴,为后续申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将持续完善基金申报指导机制,继续开展多轮交流与修改辅导,助力申报教师不断凝练科研方向、优化研究设计,稳步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