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π论坛第9期暨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优秀校友李雷开讲2025级新生 “生涯第一课”

发布日期:2025-09-25    作者:沈润杰 任雨晴    编辑:张为东    浏览次数:

9月18日,校友π论坛第9期暨电信院2025级新生“生涯第一课”在风云剧场开讲,电信院邀请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04级优秀校友李雷为电信院1000余名2025级本科、研究生新生讲授。


李雷自2004年入学以来,始终奋发向上,不仅在学业上精益求精,更在学生工作中绽放光彩,曾担任学院学生会主席,至今仍让老师们记忆犹新的是,他带领团队在校运会中首夺团体第一,成为全院师生的骄傲。2008年毕业后,他入职利尔达科技集团,扎根物联网领域,十七年如一日专注嵌入式应用发展,并于复旦大学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如今,他作为杭州市D类人才,担任集团副总裁兼监事会主席。

李雷围绕“从大一出发,绘制人生的第二张地图” 为主题,结合自身奋斗经历,为新生讲授大学生如何规划好自己。他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的生活,他表示学校优良校风、老师严谨治学的教风、班主任和辅导员的严格管理和人文关怀为他后续奋斗道路打下了坚实基础。他认为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也不是绝对的,追求成功的过程远比结果重要,需要个人去争取才能实现。

李雷认为每个大学生都应该有系统的人生规划。他给出五个建议:一是树立专业学习 “深耕意识”,以课堂学习为核心,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图书馆、学术讲座等资源,构建扎实的学科基础;二是注重 “硬技能” 与 “软实力” 协同提升,在掌握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主动通过小组项目、学科竞赛锻炼动手能力,以高效方法做好时间管理,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三是提前积累 “成长履历”,从大一开始主动参与契合专业方向的学科竞赛、实验室课题、学生工作等,在实践中探索兴趣点、检验学习成效,为未来职业选择与发展积累经验;四是理性制定发展规划,避免设定脱离实际的 “遥不可及目标”,转而以 “量化短期计划” 的方式分步推进,既敢于尝试新领域,也善于根据学习成果与自身适配度调整方向,保持成长的灵活性;五是科学平衡兴趣与发展,结合自身特质、专业优势与行业需求,在探索中找到适配的发展路径,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


互动环节新生们积极提问,从 “专业课怎么学高效”“竞赛与学业如何平衡”,到 “选社团、进实验室要做什么准备”,怎么积累企业用人需要的软实力,李雷结合个人经历给出具体建议,每句解答都干货满满,现场不断响起认同的掌声。报告最后,李雷希望大家拿起 “规划的铅笔”、点亮 “探索的灯塔”、踏出 “积累的脚印”、划动 “坚持的船桨”、握紧 “成长的标尺”,绘制好属于自己的人生地图。

此次校友讲座是学校“校友育人” 体系的重要实践,也是学院深化新生入学教育、助力学子成长成才的具体举措。未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将持续发挥优秀校友资源优势,搭建在校生与校友的交流平台,为学子们的学习成长与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与指引。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