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之花绽放在青藏高原之巅——电信院张昊同学作为唯一硕士研究生参与三江源野外观测科学考察

发布日期:2023-05-08    作者:张昊    编辑:张为东    浏览次数:

428日“三江源区及冰川区气候应对工程野外综合观测试验与现场科学考察”在青海省西宁市顺利结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徐祥德担任本次科考的总指挥,包括我校在内的20余家单位参与了此次科考任务。我院研究生张昊是科考团队中唯一一名硕士研究生。

本次科考时间为4月17日至4月28日,科考队赴青海西宁、玛沁、久治、班玛,四川炉霍、雅江、马尔康、松潘,甘肃岷县等地,沿途考察黄河流域唐乃亥水文观测站,阿万仓黄河湿地,久治古冰川遗迹及黄河大拐弯区,班玛玛可河流域及林地,雅砻江、大渡河等长江重要支流,青藏高原东南缘三江源区水汽输送通道等。作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任务之一,本次科考重点研究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对亚洲水塔变化的影响,主要任务为实施2023年阿尼玛卿人工影响天气增雪补冰试验;多功能综合动态地面车载观测科考试验;无人驾驶垂直探测车观测试验三江源多圈层水储量状态与水资源科考调查联合大气科学试验。

在科考期间,张昊坚持记录科考日志,共完成科考日志40余页共计5000余字。科考结束后,张昊的科研工作主要是配合科考团队基于AI技术完成阿尼玛卿冰川的识别,并预测青藏高原冰川、湖泊的变化。张昊表示,科考过程中,在玛沁进行阿尼玛卿冰川的人工影响天气增雪补冰试验时,体会到了科学家们求真务实科研的精神。因为科考任务重时间紧,徐祥德院士只给了三天增雪补冰试验时间。增雪补冰试验的最大阻力是玛沁的干燥天气条件,科研团队观察等待了三天,终于在最后一天的凌晨遇到了最适合试验的天气条件。科研团队顶着-10℃的严寒,凌晨驱车走着崎岖的山路赶赴山里完成试验,顺利在第二天提交实验数据。作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研一的学生能够参与本次科考,张昊认为主要得益于学院与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有着紧密频繁的合作交流,也得益于其导师张秀再副教授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杨昌军研究员长期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

近年来,电信院积极弘扬体现学科特色的“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厚植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一批批电信人参与科考活动,持续为中国科考贡献青春力量。

科考队大合影


从左到右:杨昌军研究员  徐祥德院士 张昊同学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