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3级通信工程华为实验班迎来了一场特别的课程。在孙兵教授的邀请下,华为资深研发专家张雪江高级工程师多次走进课堂,将华为ICT前沿通信技术直接带入教学现场,为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往产业实践的窗口。
张雪江长期从事华为数据通信领域产品解决方案研发,自2021年起担任华为“智能基座”数据通信领域课程开发组组长,作为授课导师多次领衔参加“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系统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为华为合作高校教师进行专业知识赋能培训,并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西安电子科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进行专业课授课。
在《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授课过程中,张雪江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已学知识,由ATM到MPLS再到IPv6+,系统讲述数据通信网络技术的演进过程,并重点阐述SRv6、BIERv6等IPv6+产业前沿技术。他通过生动的比喻阐释技术原理,将复杂的网络协议比作高速公路系统,让抽象概念变得通俗易懂。在讲解具体技术时,他结合华为在5G承载、云网融合等场景的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解析了IPv6+协议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对这些前沿技术有了直观而深刻的认识。
课程结束后,同学纷纷围到讲台旁,不愿错过难得的请教机会。面对提问,张雪江结合华为真实项目中的实操案例,把复杂的技术难点再次拆解、层层剖析。这份毫无保留的分享和细致入微的指导,让在场的师生都深受触动,也成为这堂专业课上格外温暖的一笔。张雪江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大学阶段是打好技术根基的黄金时期,既要扎实学好理论,更要勇敢地动手实践。希望你们珍惜在校时光,多参与实验,在代码调试中积累经验,在方案设计中锻炼思维。"他勉励大家保持对技术的热忱,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能力,为将来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创新人才做好准备。
本次授课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重要探索。企业专家走进课堂,将产业一线的实战经验与前沿技术动态直接传递给学生,实现了从"课本教学"到"产业赋能"的转变。这种创新的教学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兴趣,更让他们对新一代数据通信、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和价值有了深刻理解。学院将持续推进教学改革,通过引入更多优质行业资源,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育人生态,为学生搭建通往产业实践的桥梁,培养符合数智时代需求的卓越工程人才。

授课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