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在临江楼A818会议室顺利举办了第四十一期“北斗讲坛“,主题为如何在科研中学会科研。讲座以轻松活泼的圆桌形式展开,师生围坐一堂,现场氛围亲切而热烈。讲座特邀戴跃伟教授作为主讲嘉宾,电信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叶玉娣主持,2024、2025级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38人参会。
讲座围绕“为什么要做科研”“怎样培养自己的科研兴趣”“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科研当中如何创新等方面展开”。讲座伊始,戴教授强调,科研不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获取学位,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通过研究性工作来培养和提高个人专业技能,科研方法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针对如何培养科研兴趣,他提出了“主动创造成就感”的实用路径,建议同学们从解决小问题入手,获取初步的物质性成果,并从中感受精神性满足。同时,他鼓励大家与志同道合的科研好友并肩前行,在交流与碰撞中相互激励。
戴教授结合往届两位学生的真实案例,生动阐述了“认清自己”是选择方向的前提。他建议同学们大量阅读文献,摸清领域脉络,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问题。同时,要善于结合导师的研究领域,确保课题的可行性。他特别提醒,选题虽不必完全围绕就业,但也需合理规划时间,兼顾现实因素。
戴教授带着同学们一起,就”科研如何创新“这一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一位同学谈到在实验中尝试用机器学习方法优化传统信号处理流程,意外提升了系统识别精度;另一位同学则提到跨领域借鉴仿生学思路,为老旧算法找到了新的解释路径。还有同学坦言,在重复已有实验时,通过调整参数设置,偶然发现了新的现象,这让他意识到“老方法”也可能打开“新窗口”。戴教授认真聆听了每位同学的分享,不时点头并穿插追问。他将大家讨论中闪烁的灵感提炼为三种清晰的创新路径: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他指出,创新的最高境界在于“自编自导自演”,即能够独立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这正是每位研究生亟需培养的核心科研素养。
最后,戴教授着重阐述了组织能力、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这些软实力的重要性,并强调了科研品德这一根本。他说,严谨求实、尊重原创、恪守学术诚信,是科研人能够行稳致远的基石,是比任何成果都更为宝贵的财富。
整场讲座,戴教授深入浅出、妙语连珠,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互动环节更是提问踊跃,戴教授也一一细致回应,现场掌声不断、气氛融洽。讲座结束后,同学们仍意犹未尽,,纷纷表示此次“北斗讲坛”让他们受益良多,不仅对科研规划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对未来的科研道路树立了更加清晰的目标与坚定的信心。


讲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