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下午,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北斗讲坛新一期在学科二号楼N201举行,本次讲坛由电信院行鸿彦教授作题为“研究性学习中的创新性培养”的主题报告,21级通信华为班辅导员郑晓坤、班主任孟越以及全体学生参加了现场报告。同时20级通信华为班及学院其他年级同学通过线上腾讯会议的形式参与会议,报告由21级通信华为班班主任孟越主持。
行鸿彦教授以学习的目的引入主题报告,主要从研究性学习、创新性的内涵、大学生成长与创新性培养、综合气象观测中的研究与创新这四个方面做了具体的分析与建议。
首先,行鸿彦教授通过大学教师授课与高中的差异及原因,引出了“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培养自己学会发散性思维、辩证思维、逆性思维、多维思维,就是打开“研究性学习”大门的正确钥匙,好的思维方式可以让学习效率事半功倍,还要学会以理论联系实际,把知识迁移运用,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接下来,行鸿彦教授分析了创新性研究的特点“新颖性、重要性、前瞻性、连续性、独特性以及完整性”,他凝练了五种方式教会同学们“创新性研究”从何处入手,指出创新需要同学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细致地分析,并且要学会利用多个领域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来解决问题。在大学生成长与创新性培养方面,行教授给出了他的七个四字方法,“自动自发、自立自强、自树一帜、自知之明、自我革新、自告奋勇、自我约束”,鼓励同学们要独立自主,对于自我有清晰的认识,在机遇面前要敢于争取,在困难面前要敢于迎接挑战,面对诱惑要能自我约束。
随后,行教授还结合自身多年从事气象观测领域研究的经历,向同学们展示了我国气象观测系统的现状以及各类气象探测体系的研究成果,激励大家作为拔尖创新人才,要能够积极地进行创新,大胆地进行尝试,主动担当科技强国的重任,勇于立足于国家战略需要的高度开启自己的科研之路。
最后的互动环节,在孟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还就“低年级开展创新性研究最重要的是什么?”“如何确定自己的科研兴趣点”“您在成长和科研过程中遇到瓶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等问题,积极主动地向行教授进行提问,行教授结合自己学习成长和科研经历分享了解决方法。行教授风趣幽默,娓娓道来,同学们听完不由鼓掌,收获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