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网络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手机、互联网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而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也变成了不法分子手中的 “香饽饽”,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捂紧自己的钱袋子呢?在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对于电信网络诈骗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一、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商家公司厂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等各类机构工作人员,伪造和冒充招工、刷单、贷款、手机定位和招嫖等形式进行诈骗。
二、常见诈骗手段
1.校园贷诈骗
校园贷是指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它实际就是翻版的高利贷,以“手续简单,放款快”为吸引点诱骗学生上当。不法分子要求学生提供身份证、学生证等信息,小额贷款随借随还,没有繁琐的手续,贷款金额从几百到几万不等,立即可取。许多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接受了校园贷,但结果往往是深受其害。
2.网恋诈骗
动听的网名、浮想联翩的美照让你以为遇到了那个“她”,搭讪聊天、嘘寒问暖,深情款款的话语让你无法自拔,岂料,让你深陷“甜蜜陷阱”的“萌妹子”可能是个“糙汉子”,你信以为真的“网络情缘”,其实对方只惦记你兜里的钱......大学生正处于对甜甜的恋爱最向往的时期,很容易被“爱情”蒙蔽双眼,不知不觉中陷入“甜蜜的圈套”,落得人财两空。
3.传销诈骗
在学业以外,同学们还面临实习、兼职甚至创业的需要。一些诈骗分子便以介绍工作为幌子,诱骗社会经验尚浅的学生进入传销组织。还有一些诈骗分子利用网络平台,打着“微商”、“电商”的名义,以返利、优惠为诱饵,并造假各种订单截图等来获得对方信任,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将网购的大学生客户纳为非法传销组织的一员。
4.冒充身份诈骗
不法分子往往会通过社交软件或是短信,冒充你的同学、学姐学长或老师领导等,以兜售考试真题资料或以向你求助的口吻要求转账。事后将你拉黑删除,让你有苦说不出。这种骗术也发展为冒充学校官方群聊,散布虚假信息等形式,诱骗广大学生群体。
5.献爱心诈骗
“我的xx如今身患绝症,需要高额治疗费用,但家境贫寒,无钱治疗,希望好心人伸出援手……”
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我们常常会看到这种文字凄惨的求助文章,并附有筹款链接。一些诈骗分子正是利用了年轻学生的善意、同情与尚不成熟的判断能力,通过“卖惨”来博得关注与捐款。更有甚者在之后继续号召学生转发文章扩大影响范围,从而实现传销的目的。
6.电商客服物流诈骗
骗子冒充电商、物流客服人员给被害学生打电话,准确说出受害者的购物信息和个人信息,骗取信任。接着,他们会以网购平台系统升级造成订单丢失、支付失败等原因,诱骗受害者交出银行卡号、密码或登录钓鱼网站,骗取或盗取资金。
三、预防诈骗小贴士
1.消费观念要正确树立
同学们应树立理性消费观,在自己的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消费,不盲目攀比。另一方面,同学们应掌握金融贷款知识,提高对不良借贷的防范意识,谨防落入校园贷陷阱。如果不幸落入不良网贷陷阱,同学们应及时向学校报告有关情况,并寻求公安部门帮助。
2.不轻信网上交友
网恋不要过度投入感情,尤其是没见过面的网友,不要被诈骗分子的花言巧语与表面行为所迷惑,只要对方开始谈钱,就要提高警惕。
3.从正确渠道求职、保护个人隐私
无论是兼职、实习还是创业,同学们都要通过正规的渠道,遭遇诈骗要立即报警,将对方的QQ、微信、银行卡号等相关信息资料留存收集,切勿因小利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4.确认信息核实无误
面对亲朋好友的转账要求,务必电话联系或当面核实,再三确认,避免上当受骗,切忌直接转账或付款。如果真的遭遇诈骗,一定要与公安机关取得联系,越早报案越有利于实现紧急止付和快速冻结,最大程度减少财产损失,同时也有助于警方快速掌握案情,为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活动赢得主动权。
随着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力度的增强,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也是在不断翻新,表面上诱人安全,背后是口蜜腹剑,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高度警惕,应加强自我保护,提高识别诈骗的能力,记得安装“国家反诈中心”,相当与在你的手机里派驻专业保镖,从不法分子眼中的“香饽饽”,变成难以啃下的“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