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院开展“一口青团,百味春天”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发布日期:2025-04-08    作者:杨贵贤    编辑:张为东    浏览次数:

4月2日,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一口青团,百味春天”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在文园社区成功举办。揉面团、包馅料、做青团……一场充满烟火气的传统习俗体验,带领百余名师生在实践中共溯清明民俗之源,厚植文化自信之基让师生们在指尖“解锁”清明美食文化,感受春日的温暖与传承的力量。  

青团不仅是食物,更是承载着先人智慧的文化符号更是一份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青团之俗,始于周朝寒食“禁火冷食”之礼,古人以艾草染青、米面为皮,制成冷食祭奠先贤。至唐宋,清明与寒食相融,青团渐成扫墓踏青的时令象征。唐代《岁时广记》记载“寒食以糯米染青草汁作团”,明代《帝京景物略》更细述“清明日,男女提青团,祭毕辄游赏”,可见这一口春味承载着千年不息的文化脉络。

活动中,长桌前人影攒动,新手们面对艾草面团略显笨拙。有人小心翼翼地将面团压成薄片,却总在包馅时绽开裂缝;有人捧着“露馅”的青团自嘲“这是抽象派作品”,引得周围笑声连连。”随着手法渐熟,场面愈发灵动。一双双沾满糯米粉的手上下翻飞,将豆沙、蛋黄裹入碧玉般的面皮。有人专注塑形,指尖轻拢慢捻,团子圆润如珠;有人突发奇想,将青团捏成憨态可掬的小兔,或是刻上细腻的叶脉纹路。

从《诗经》“彼采艾兮,一日不见”的吟咏,到今日活动教、室里沾满面粉的指尖,一枚青团连缀着千年的春思与匠心。当蒸腾的热气模糊了窗外的杨柳,当糯香浸润了每一寸呼吸,传统文化的种子已随春风悄然播撒。这场青团之约,不仅让清明习俗从古籍中鲜活走来,更让古老文脉在年轻一代的掌心,生根发芽。

包青团活动

青团成品展示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