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2年科技活动月——电信院•智荟高端论坛(第2期):特邀南京大学万青教授作学术报告

发布日期:2022-04-19    作者:周晓彦    编辑:黄小玲    浏览次数:

主持人 行鸿彦 时间 2022年4月22日(周五)上午 10:30
地址 腾讯会议:301-546-797


报告题目:神经形态器件及其类脑计算应用

报 告 人:万青教授

报告时间:2022年4月22日(周五)上午10:30

腾讯会议:301-546-797

主 持 人:行鸿彦教授


报告人简介

万青,1976年8月出生,南京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1998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2004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访问学者工作。2013年加盟南京大学。万青教授从事氧化物半导体与新概念器件基础研究20年,代表科研成果有:(1)早在2003年就研究了ZnO纳米结构的真空电子场发射特性;(2)早在2005年就研究了氧化物半导体纳米线的锂离子存储特性;(3)早在2009年就发现了固态电解质/非晶氧化物半导体界面双电层调控规律,并构筑了世界上第一个铟镓锌氧(IGZO)神经形态晶体管,实现了高通滤波和神经元树突动力学算法,为尖峰类脑动力学计算与感知奠定了坚实的材料与器件基础。基于上述研究成果,万青教授累计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和Appl. Phys. Lett等权威学术杂志发表论文200多篇,累计SCI他引1万多次,并连续多年入围中国高被引用学者。先后荣获了中科院院长特别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个人排名第2),中国青年科技奖,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个人排名第1),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大人才工程B类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等众多荣誉和奖励。


报告简介

人脑是由多达1015的突触(Synapses)连接起来的一台功耗仅为20W的生物智能计算机。神经元(Neurons)是大脑记忆和信息处理的基本单元,突触则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和处理的关键部位。研制具有突触/神经元功能的新概念器件对“类脑芯片”与“类脑计算”意义十分重大。本报告将从当前半导体/信息技术现状、忆阻器/类脑芯片研究历史和现状、课题组代表研究成果等多方面展开介绍。最近10多年来,我们课题组利用该类多端口离子/电子耦合器件成功实现了生物突触/神经元的短/长程记忆、尖峰时间依赖的可塑性(STDP)、高通滤波、树突动力学算法和多尖峰时空信息处理等生物信息处理功能的仿生。我们的研究结果为超低功耗类脑芯片的研制与类脑计算/感知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器件与计算范式选择。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22年4月19日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