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光子器件与系统集成团队
1、团队名称和简介
团队研究方向包括:光电探测系统设计与应用,微纳集成光子、光电子芯片与器件,微纳结构光纤传感器等;涵盖雷达探测系统与信号处理;氢气传感器、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拉曼增强基底、生物传感器、痕量气体探测系统;温度、湿度、压力传感器、抗原检测探针等。近5年发表高水平论文(一区)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多项,主持国家面上、省级重点项目等课题10余项。
2、团队领军和成员简介:
常建华,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光子学与光器件、全固态激光器、激光雷达、光电传感等领域。先后被遴选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和南京市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321计划)。作为主要完成人获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
团队领军
王婷婷,女,江苏南通人,1979年11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2年获南京师范大学工科学士学位,2015年获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电子学硕士学位,2017年获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电子学博士学位,2018.2-2019.2新南威尔士大学电子工程系做访问学者。 2005年6月至今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任教。主要从事光电传感专业工作,研究方向为光波导、光纤传感、光信号调制解调。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博士后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项目。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发表本领域论文二十余篇,其中SCI七篇EI五篇,第一发明人专利授权十余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
团队骨干
葛益娴,女,江苏盐城人,1982年9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9年获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电子学专业博士学位。2009年6月起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2014年7月起晋升为副教授。主要从事光纤传感与微纳技术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企业横向项目3项。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转让2项。
团队骨干
倪海彬,男,江苏靖江人,1988年10月出生,博士,副教授。2009年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2014年于南京师范大学获物理电子学博士学位,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在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任研究助理,2015年7月至今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工作,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工作;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纳米光子研究中心作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微纳结构光纤传感、纳米光电探测器、生物光子检测芯片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省高校、江苏省优势学科等项目,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CS Nano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
团队骨干
刘向,男,江苏淮安人,1988年4月出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IEEEMember。2010年6月本科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专业,2013年6月硕士毕业于东南大学,2016年12月博士毕业于法国雷恩第一大学。2017年4月加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任校聘正教授,长望学者。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宽禁带IGZO薄膜晶体管,超低功耗光电传感器与电路系统,小型激光调制器件等。已发表英文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8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2项,软著1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
团队骨干
倪波,男,陕西咸阳人,1984年4月出生。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2006年获西安邮电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士学位,2009年获福建师范大学光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13年获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学位。2014年3月起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微纳米结构光电子器件,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等。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英文SCI论文10余篇。主持中科院开放课题1项,横向课题2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3项。
团队骨干
李元元,女,河南鹤壁人,1989年12月出生,博士,副教授。2012年于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获物理学学士学位,2018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获核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2016年9月至2018年01月在美国堪萨斯大学物理与天文系超快激光实验室联合培养。2018年06月起加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任讲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有新型半导体光电子学与非线性光学、时间分辨动力学、光电探测器等。已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江苏省青年基金和江苏省高校基金各1项。
团队骨干
赵见国,男,山东日照人,1990年2月出生,博士、讲师、江苏省双创博士。2013年获山东理工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学士学位,2019年获东南大学物理电子学博士学位。2019年3月起任教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期间于2020年到南京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及相关微纳光电子器件和功率器件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AlGaN基深紫外LED、日盲探测器,GaN基紫外激光器,InGaN基Micro-LED显示和可见光通信等。第一作者在ACS Photonics、IEEE Photonics Journa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9篇;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6项。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
团队骨干
潘江涌,男,安徽黄山人,1991年5月出生,博士、江苏省真空协会会员。2013年获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士学位,2018年获东南大学物理电子学博士学位。2019年1月起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主要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包括纳米光电材料和器件应用(发光二极管和光电探测器),目前共发表SCI论文7篇。
团队骨干
陶治,男,江苏,1988年12月出生,博士,讲师,2011年6获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士学位,2019年获东南大学物理电子学专业(硕博连读)工学博士学位,2019年获法国雷恩一大电子学博士学位。2019年7月至今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工作。研究方向为集成光电探测系统、光电晶体管。累计发表论文10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4项。
团队骨干
李泽宇,男,湖北仙桃人,1989年8月出生,博士,讲师。2012年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信息与通讯工程学士学位,2018年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微电子博士学位。2020年9月起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信院讲师。主要从事微电子学课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包括柔性微结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多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发表SCI收录论文10余篇。
团队骨干
徐季,男,江苏盐城人,1991年6月出生,博士,副教授。2013年获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士学位,2018年获东南大学物理电子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导师为张晓兵教授,期间于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作联合培养,合作导师为戴庆教授。2018年10月至2020年11月在东南大学信息学院作全职博士后,合作导师为高西奇教授。2020年12月起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信院讲师、龙山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真空微纳电子器件、碳基光电子器件以及微纳结构加工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防科技创新项目、国防科技“引领”基金、装发重点实验室基金、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近五年发表SCI论文1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10篇,曾获得中国真空学会真空科学博士优秀论文等学术奖励。
团队骨干
汪丽茜,女,博士、SID会员,江苏省真空协会会员。2021年9月获东南大学物理电子学博士学位,2019.10-2020.9作为CSC公派联合培养博士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学院交流学习。2021年9月起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主要从事微电子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红外/紫外光电探测器、发光二极管、光电功能材料,目前共发表论文7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
团队骨干
3、团队科技创新亮点:
团队聚焦微纳光电探测方向开展研究,依托优势学科等经费支持,已建设超净实验室、微纳加工平台、光电测试平台共计300余平米实验室。近年来固体激光器微型化、痕量气体传感器、微结构光纤传感器、柔性打印传感器等方向开展了大量研究性工作,研究成果广泛报道。
4、团队联系邮箱
changjianhua@nuist.edu.cn